總瀏覽量:
2025台灣健康大數據整合服務平台年會-運用標準資料格式進行真實世界數據研究 會議圓滿成功
文 / GHD團隊 / 李修安
2025年11月10日 發表
News picture
從資料標準化到可信任研究環境:構築台灣健康資料治理新里程碑

「台灣健康大數據整合服務平台」(Gateway to Health Data, GHD) 團隊在10月3日成功舉辦2025年度年會,會議中國內外專家齊聚,圍繞「資料標準化、跨機構整合、AI實踐與可信任研究環境(Trusted Research Environment, TRE)」四大主軸展開深度討論,為台灣健康資料生態系描繪清晰的未來藍圖。

會議開場是由 TriNetX 首席科學長 Jeffrey S. Brown 博士以「Federated Data Networks and Common Data Models: Key Considerations」為題揭示國際趨勢,他指出「聯邦式資料網絡(Federated Data Network)已成為全球健康資料共享的主流」,將資料不離開各機構的情況下進行跨院分析,同時符合法規與隱私要求。以美國 FDA (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)的 Sentinel Common Data Model 為例,他強調共同資料模型的設計應兼顧透明性、互通性與擴充性,並提醒研究者「應該是讓資料支援模組協助研究分析,而非讓研究分析去迎合資料支援模組」。

TriNetX 首席科學長 Jeff Brown 博士線上演講剪影

圖 TriNetX 首席科學長 Jeff Brown 博士線上演講剪影

接續由臺北醫學大學徐之昇教授「以OMOP-CDM為基礎的資料標準化實踐:促進國際間RWD合作與RWE產生」為題,介紹 OMOP-CDM(Observational Medical Outcomes Partnership Common Data Model) 的全球實踐,徐教授指出台灣自2020年起加入 OHDSI 國際聯盟,已完成有許多家醫院資料轉換並參與多中心研究。他進一步說明,資料標準化是促進跨機構合作與研究再現性的關鍵,透過共通的資料結構與詞彙系統,能讓研究結果在國際間更具可比性與延展性。OHDSI工具生態系(WhiteRabbit、ATLAS、HADES)讓台灣能以系統化流程實現資料轉換與品質檢核,進而在國際期刊上展現科學研究能量。

徐之昇教授演講剪影

圖 徐之昇教授演講剪影

財團法人藥品查驗中心(CDE)陳瑱芳博士以「真實世界數據標準化:CDISC格式應用現況與未來挑戰」為題從法規與審查角度,真實世界資料來源多樣,包括電子病歷、藥局資料與疾病登錄資料等,須經適當的映射、轉換與一致性檢核,方能轉換為符合法規審查要求的標準化格式。未來,CDISC 與 FHIR(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)標準之間的對應關係將有助於資料交換與再利用,進一步促進真實世界證據(Real-World Evidence, RWE)於藥品審查過程中的應用。並說明查驗登記審查過程中資料治理的核心在於透明性與可追溯性,而非僅是最終結果。

陳瑱芳資深統計審查員演講剪影

圖 陳瑱芳資深統計審查員演講剪影

台灣健康大數據整合服務平台計畫主持人楊奕馨研究員以「NBCT共同欄位模式支援比較效果研究:策略與挑戰」為題介紹國家及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(National Biobank Consortium of Taiwan, NBCT)之共同欄位模式(Common Data Model, CDM) 之設計過程及如何支援跨院比較效果研究(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, CER)。NBCT整合全台38家生物資料庫,以mCODE (minimal Common Oncology Data Elements)的建議為基礎歸納涵蓋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 exposures、outcomes及confoundings各種資料欄位,NBCT CDM同時已經轉換成 FHIR標準,支援癌症研究資料國際接軌;楊研究員同時展示了一項乳癌資料分析的研究成果,證實NBCT資料能有效支持CER。未來研究團隊將建置 Phenotype Library,提供台灣本土資料使用時之可運算表型(computable phenotype)以有效支援精準醫療數據分析。

台灣健康大數據整合服務平台計畫主持人楊奕馨研究員演講剪影

圖 台灣健康大數據整合服務平台計畫主持人楊奕馨研究員演講剪影

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以「推動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創新應用 — 建構可信任研究環境合作的理念及願景」為題,闡述台灣推動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的整體願景與策略。劉司長以歐盟 European Health Data Space(EHDS)與英國 Data and Analytics Research Environments UK(DARE UK)為例,說明跨國資料共享需結合法律、技術與治理三大面向,方能兼顧資料利用與隱私保護。台灣將導入「五個安全框架(Five Safes Framework)」及雲端可信任研究環境(Trusted Research Environment, TRE),建立透明可追溯、可支援人工智慧應用的健康資料基礎設施,促進安全且高效的資料運用,並提升我國於國際健康資料合作中的競爭力。

劉越萍司長演講剪影

圖 劉越萍司長演講剪影

高雄科技大學戴鴻傑教授以「台灣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的 AI 未來實踐:從健康大數據到可信任驗證」為題,分享人工智慧(AI)於 GHD-TRE 平台中的應用實例。戴教授的演講討論AI 模型的發展須兼具「可重現、可解釋、可驗證」三項特性,方能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與臨床應用的安全性。透過容器化技術、MCP(Model Card Protocol)協定及 HIPAA Safe Harbor 規範,可在多機構間安全部署與驗證 AI 模型。戴教授與澳洲 SREDH 合作,展示跨國可信任研究環境的雲端容器架構,倡議台灣建立「AI Ready 健康資料生態系」,以推動創新研究與永續發展。

戴鴻傑教授演講剪影

圖 戴鴻傑教授演講剪影

國家衛生研究院李修安博士以「平衡資料可用性與隱私保護:安全環境在 TRE 的關鍵作用」為題,呼應本次會議主軸,探討在推動資料共享與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策略。李博士指出,TRE(Trusted Research Environment)所強調的五大安全原則,結合分層存取、技術輔助與制度保障三項核心策略,構成台灣在資料開放政策中維護安全與信任的重要基礎。他強調,唯有在制度與技術層面同步建立信任機制,才能讓資料可用性真正轉化為具社會價值的研究成果。

李修安博士演講剪影

圖 李修安博士演講剪影

國家衛生研究院 GHD 資訊團隊以「探索可信任研究環境:真實世界數據分析的新視角」為題,展示台灣版 TRE(Trusted Research Environment, 可信任研究環境)的實際建置成果。團隊說明,TRE 以「資料不外流,研究走進來」為核心理念,結合虛擬化技術、零信任架構與差分隱私機制,建立涵蓋操作面、治理面與技術面的多層安全架構,以確保資料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與可追溯性。現場並以合成資料示範 OMOP-CDM 資料轉換與前處理流程,呈現受控環境中進行資料準備與品質檢核的實際運作方式,展現 TRE 在保障資料安全同時仍能支援多樣化研究分析的應用潛力。


此次年會展現了台灣從「資料標準化」邁向「可信任研究環境」的整體進程,形成「從資料治理、法規遵循,到AI應用」的完整生態鏈。各講者共同勾勒出健康資料的新時代願景——以信任為核心、以標準為語言、以AI為動能,讓台灣在全球健康資料治理舞台上持續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