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者 : 林明錦副院長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
關鍵字: LOINC、檢驗資料標準化、資料品質檢核
文 / GHD團隊 / 李修安、黃詩雯
本演講中,臺北醫學大學林明錦副教授分享了LOINC(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)在檢驗資料標準化中的應用經驗,LOINC的背景、應用現況、對應工具的使用,以及台灣在導入LOINC過程中的挑戰與成功經驗。
圖一: 林明錦副教授演講剪影
LOINC是由Regenstrief研究所於1994年開發的一種標準化的醫學語言,用於標識臨床和實驗室觀察項目。它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編碼系統,能夠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進行數據交換,自推出以來LOINC持續發展並於每年在2月和8月更新,目前最新版本為LOINC 2.74,總共包含約99,000筆代碼。主要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國際通用語言,用於辨識和交換檢驗項目或臨床觀察數據,使用的好處包括跨院數據整合和公共衛生報告的自動化。然而,由於組成結構較為複雜,對使用者來說需要深入了解其組成和編碼內容。LOINC以六個軸向組成,這些軸向用來描述檢驗項目的不同屬性,包括:
• Component (Analyte)(檢驗項目名稱):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或結核分枝桿菌抗原。
• Property(測量單位屬性):如濃度、質量、體積等。
• Time(檢驗時間屬性):如一次性檢驗或24小時檢驗。
• System(檢體種類):如血清、全血、咽喉拭子等。
• Scale(檢驗單位屬性):如定量資料、序列資料或分類資料。
• Method(檢驗方法):如免疫測定、聚合酶鏈反應等。
圖二: LOINC code和LOINC name組成圖示[Ref:演講投影片]
台灣在導入LOINC的過程中,採用了一系列的先導計畫,並逐步推進LOINC與健保代碼(NHI code)的對應。其中,2006年有兩家醫學中心參與了健保代碼對應LOINC的試驗,而2013年的另一個示範案中,由三家醫院開始使用RELMA(Regenstrief LOINC Mapping Assistant)工具進行LOINC對應。在台灣的疾病管制署利用LOINC進行實驗室自動通報系統(LARS)的建設,通報傳染病病原體,如流感、肺結核等,進而完善更高效的疫情監測和即時數據交換,推動過程也遇到了一些挑戰,例如:
• 代碼完整性:健保代碼訊息有時不足以對應至正確的LOINC代碼。
• 代碼差異性:不同醫療機構對LOINC的認知不一致,導致對應上的困難。
• 對應正確性:使用者需要具備微生物學的專業知識才能正確對應LOINC代碼。
圖三: LOINC code與NHI code對應[Ref:演講投影片]
LOINC對應的策略與品質檢核
1. 80/20法則的應用
在LOINC的對應過程中,應用80/20法則,優先處理檢驗量最大的前100至500項檢驗項目,以達到快速標準化的目的。
2. 資料品質檢核機制
LOINC的對應需要進行嚴格的品質檢核,包括:
• 檢驗名稱、檢體種類、試劑說明書及檢驗結果的呈現形式。
• 六個軸向的正確性,每個軸向需符合真實狀況並能準確映射至合適的LOINC代碼。
LOINC的未來發展將重點放在與其他國際標準的整合上,如與FHIR(快速健康互操作性資源)的結合,以進一步提升數據的互操作性和應用範圍。台灣將持續推動LOINC的應用,透過更多先導計畫和國際合作,促進檢驗數據的標準化和跨機構的數據交換,進一步提升醫療品質和公共衛生的監測能力。
林副教授最終表示LOINC在檢驗資料標準化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,講者的經驗分享不僅展示了LOINC在台灣的成功應用,也強調了在對應過程中的挑戰和策略,隨著LOINC的持續發展和應用,檢驗數據的標準化和國際數據交換的便捷性將進一步提升,有助於全球公共衛生的發展和跨機構研究的推進。